成都学院开展2025级研究生新生
“迎新周”系列活动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简称“成都学院”)迎来了2025级研究生新生。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新生深入了解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展脉络与使命定位,引导研究生矢志科技创新,以抢占科技制高点未来生力军的昂扬姿态开启科研新程,9月12日至21日,成都学院按照国科大统一部署要求,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精彩纷呈、意义深远的入学教育活动,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诚信、心理健康、安全教育、院情所情、课程体系等,以及大科学装置参观、科创平台调研、开学典礼观看等多个环节。
一、新生报到:笑容洋溢,科研新程正式启航
9月12日,成都学院综合教学楼一层广场迎新现场气氛热烈,各培养单位报到台前井然有序。富有创意的迎新布置和温馨周到的服务,让新同学们在入校首日便深切感受到“抵达离科学最近的地方”的使命感,“青春遇上国科大”的自豪感。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正高级工程师、国科大成都学院副院长董微与同事们早早来到报到现场,与新生及家长亲切交流,表达热烈欢迎与殷切期望,并详细了解迎新工作进展,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
二、集中入学教育:筑牢信念,扣好学术生涯“第一粒扣子”
9月18日,成都学院集中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院情介绍、心理健康、科研诚信及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专题教育。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系统单位党委副书记曲建升作题为“以有准备的能力建设,迎接不确定的未来挑战”的思政专题报告。他从科技史演进切入,回顾三百年世界科技中心变迁与中西方历史进程,带领同学们缅怀革命先烈,并聚焦中国科学院“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核心使命,提出三点能力建设要求:个人能力、学者能力与贡献者能力。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他勉励新生勤思善悟、勇创新知、担当大任,努力成为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
董微详细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定位、国科大办学理念及科教融合成都模式的创新实践,鼓励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格物笃行、协力登攀,以奋斗书写科学梦想,为科技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肖斌带来“从学习到研究的心理能力升级”专题讲座,为新生科研生活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科研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军鹏以“选题、数据、发表:AI时代科研‘避坑’指南”为题,借助典型案例与数据,系统讲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与中国科学院相关治理体系,从选题原则、过程诚信到发表规范,全面引导新生树立严谨治学态度。
同时,成都学院联合成都分院共同举办“兴隆湖科学大讲堂”,并将该活动作为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之一,特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政治部原副主任、党委宣传部原部长韩长林作专题报告。韩长林以“铸国防基石 做民族脊梁 ‘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深情讲述了于敏、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王淦昌等“两弹一星”元勋科技报国、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系统阐释了“两弹一星”精神中蕴藏的爱国情怀、优秀品质与奋斗底色。韩长林指出,“两弹一星”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史。他希望这种精神能够激励着青年学子和新一代科学家们不断攀登科技高峰,自觉履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三、参观实践:沉浸体验,深化科教融合认知
9月15日至17日,同学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天府新区规划厅,实地了解成渝科创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使命定位,先后参观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学术交流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并走进多个大科学装置、成都科创生态岛、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等地,实地感受科技创新的蓬勃脉动与科教融合的深厚底蕴。
四、开学典礼:使命在肩,强国有我启新篇
9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雁栖湖校区隆重举行。成都学院设置分会场,组织全体新生、各培养单位领导及教育干部集中观看。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致辞中,希望新生以前辈科学家为楷模,立足国情、勇闯新路,以创新回应时代呼唤。随后,“开学第一课”上,周琪院士以“强国有我:以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点亮研途第一步”为主题,沿“历史—现实—责任”主线,通过丰富史料、详实数据与生动案例,为新生讲授了一堂厚重的“科技强国启蒙课”。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博导,成都学院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江建平、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张露露代表授课教师发言。张露露老师肯定国科大开放办学的自信,呼吁新生面向国家需求做科研,坚守可复现、可追溯、可信赖的学术准则,并代表授课教师庄严承诺:将与同学们并肩同行,助力中国科研走向世界。
新生们纷纷表示,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令人受益匪浅。光电技术研究所硕士生余天翔、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生牟芸莹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中国科学院光荣历史与时代责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老一辈科学家崇高品格的敬仰。他们表示,将珍惜资源、夯实基础、锤炼本领,坚定科技报国初心,践行“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的使命与担当。